但想要人工智能在現實世界中幫助我們做家務和搬東西,像人類一樣識別信息并合理行動,就要將大模型等一系列核心技術載入機器人。于是,外形令人感到親切的智能人形機器人走向了時代的舞臺。
技術持續進步,巨頭接連入局
2022年10月,首臺人形機器人實機在特斯拉AI Day上亮相。此后特斯拉以近乎6個月一代的速度更新產品,并于2023年12月發布了第二代Optimus機器人,實現了快速行走、搬運物體和拾取雞蛋等運動能力。人形機器人將成為智能時代的重要載體。
機器人產業正在進入科技“奇點“時刻。除特斯拉以外,英偉達、微軟等全球科技巨頭也在紛紛布局人形機器人領域,華為、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也開始重點關注該領域,推動產業加速進步。
市場空間廣闊,蘊含成長潛力
人形機器人由大量伺服電機、減速器、控制器、傳感器、電池組等零部件組成,其商業量產離不開成熟的供應鏈配合。
作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居全球首位。同時,我國具備完備的汽車生產產業鏈,自動化及相關通用零部件供應體系完善,國內相關供應商在大規模生產、配合上游協同研發、成本管控等方面具備全球競爭優勢,可進一步應用至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發展機遇值得期待。
據測算,全球人形機器人2030年新增市場空間可達到1萬億元規模,其中,我國人形機器人新增市場空間有望超過5000億元。
政策機遇加持,推動產業落地
2023年11月工信部印發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開篇寫道:“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將深刻變革人類生產生活方式,重塑全球產業發展格局?!痹诖酥暗囊荒曛校延小丁笆奈濉睓C器人產業發展規劃》等大量政策文件出臺,國內正在積極部署機器人相關產業鏈。
可以期待的是,在相關產業政策的支持下,一方面國內供應鏈有望加速切入全球機器人龍頭供應鏈,另一方面我國自主機器人整機、控制、感知、決策算法、計算芯片等核心產業環節預計將迎來快速發展,價值量占比有望持續提升。
在技術突破、科技巨頭入局、政策支持加碼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未來,機器人產業的應用場景有望逐步擴大,相關指數備受關注。
國證機器人產業指數涵蓋了我國機器人產業現階段龍頭與處于成長早期階段的新興勢力,指數的前三大成份行業為機械設備、計算機、電力設備,對應機器人本體零部件、AI算法控制模塊、電池動力模塊等核心領域,可以反映A股機器人產業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目前,市場上有易方達國證機器人產業ETF聯接基金(A/C:020972/020973)等產品跟蹤該指數。
——信息來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