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廣東代表團獲悉,截至3月10日,廣東團的代表共向大會提交建議577件,數量在各代表團中位居第二。記者梳理發現,代表們的建議聚焦創新發展、關注民生福祉,圍繞養老、教育等民生話題;針對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代表們也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見。
焦點1:5G技術運用
加快推動5G融入千行百業
今年,“新基建”仍是代表們建言獻策的重點領域之一。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也提出,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移動肇慶分公司綜合部經理劉廣河認為,要充分發揮5G“大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的特性,與生產流程緊密融合,才能為規模推廣打下堅實基礎。
他建議,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加快建成世界一流“數字灣區”和“數字先行示范區”。同時,加快推動5G融入千行百業,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強5G專網建設,要聚焦重點行業細分場景,推動5G在工業互聯網、智慧能源等領域的深度融合運用。”
焦點2:新能源產業
加強海洋能源創新開發
部分代表持續關注新能源產業發展,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見。
全國人大代表、茂名市高新區發改局副局長王世琴認為,鞏固提升新能源等全產業鏈競爭力十分重要。他希望將茂名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助力大灣區產業發展。作為廣東重要的能源基地,茂名石化產業副產大量氫氣,且氫氣提純、儲備、運輸、使用技術成熟、經驗豐富,氫能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廣東未來十年新增電力需求,都可以由海上風電提供有效供給,且都是綠色清潔能源,這將提升大灣區電力自給率,推動廣東向清潔能源產業強省轉型。”全國人大代表、明陽集團董事長張傳衛建議,在粵東規劃建設風電場,通過海洋能源的創新開發,實現“環海能源帶”和“環海經濟帶”的疊加重合,為廣東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焦點3:民生關切
健全疾病預防控制中西醫協作機制
代表們十分關注民生熱點痛點難點,將搜集到的民情民意帶到全國人大會議。
“我國歷來提倡以家庭為核心的養老文化,加快發展智慧養老機器人,對解決養老資源緊缺、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董事長魏明建議,應做好智慧養老機器人產業統籌規劃,加快推進智慧養老機器人技術創新研發。他建議,可在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地區,選取一批技術先進、應用成熟的項目開展試點,著力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帶動形成智慧養老機器人高端產業集群。
不少代表將目光投向教育領域。“家庭作業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連接點,但‘家庭作業家長化’這一現象卻模糊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邊界,引發一系列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東陽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紅偉建議,樹立教師對家長指導家庭作業的正確期望,抓好中小學生作業等管理,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藥科大學校長郭姣繼續關注中醫藥領域。她建議,在重大疾病的預防控制體系建設中,將中醫藥深度融入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人才培養過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中西醫協作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能源茂名熱電廠有限公司維修部熱控一班A級班員曹燕明則關注電力安全問題。她建議加快全國各省市抗災保障電源的規劃,盡快消除保障電源布局盲點,提升自然災害等極端情況下各城市電力安全保障能力。
記者 汪祥波 昌道勵 鐘哲
實習生 張貝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