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晚間,匯川技術披露2020年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確定此次發行價格58元/股,發行股數3673.22萬股,募集資金總額約21.3億元。
此次發行對象最終確定12家,包括廣發基金、中信證券、友邦人壽、高瓴資本、瑞銀(UBS AG)、大摩(摩根士丹利)、小摩(J.P.Morgan) 等機構。

本次定增股票發行后,匯川技術董事長兼總裁朱興明將合計控制公司22.75%股份,仍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匯川技術:國內工業自動化龍頭
截至6月29日收盤,匯川技術收漲0.52%,報68.94元/股,最新市值為1778億元。
匯川技術是國內工業自動化龍頭,多領域與國外巨頭ABB、西門子、松下、安川、庫卡等直接競爭,管理層多出于華為與艾默生,在業內有著“小華為”之稱。
據睿工業目前統計,2020 年公司低壓變頻器產品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排名第三,占比約12.1%(前兩名為ABB/西門子,市場份額分別為14.3%/13.0%);通用伺服系統在中國市場份額排名第四(前三均為外資企業,分別為安川/三菱/松下,市場份額分別為11%/11%/10%);公司低壓變頻器、通用伺服系統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逐年提升,且均位居內資品牌第一名。
從業績來看,公司2020年報及2021 一季報均保持較高業績增速。2020 年公司實現營收115.11 億元,歸母凈利潤21億元,同比增速高達120.62%,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增速135.99%。2021 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34.13億元,同比增速120.53% ,歸母凈利潤6.46 億,同比增速高達274.66% ,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320.75%。
在業務上,匯川技術呈多業務發力態勢,2020年五大業務均呈增長之勢:
(1)通用自動化業務實現銷售收入約53.15 億元,同比增長約63%;
(2)電梯電氣大配套業務實現銷售收入43.44 億元,同比增長約54%;
(3)新能源汽車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1.02 億元,同比增長約69%;
(4)軌道交通業務實現銷售收入3.52 億元,同比基本持平;
(5)工業機器人業務(含上海萊恩)實現銷售收入1.68 億元,同比增長約61%。
匯川技術本次定增募資投向主要圍繞主營業務展開,包括收購匯川控制49.00%股權、產能擴建及智能化工廠建設項目、工業軟件技術平臺研發項目、數字化建設項目等。產能擴建及智能化工廠項目建成并達產后,預計將新增中高壓變頻器產能0.2萬臺/年,低壓變頻器產能115萬臺/年,伺服驅動器產能135萬套/年。

高瓴豪擲8億元參與定增
最引人矚目的是,此次定增,高瓴旗下兩只基金高瓴——中國價值基金、禮仁卓越長青二期認購近8億元,占總募資的將近4成,成為最大的認購方。
此次定增籌碼爭奪激烈。據匯川技術公告,該公司在6月11日收盤后向139名投資者發出定增邀請書,自發行方案和擬發送認購邀請書的對象名單報備深圳證券交易所后至本次發行簿記前,主承銷商又收到12名新增投資者表達的認購意向。
據公告,參與認購但“落選”的知名機構包括:國泰君安、申萬宏源、高盛、泓德基金、華夏基金、泰康人壽、富國基金、興全基金、潤暉投資、銀華基金、易方達基金等。其中,千億私募高毅資產兩只由鄧曉峰管理的產品,也參與了申購,但申報價格只有51.5元/股,最終落選。
值得一提的是,匯川技術在機電領域相關業務上,與此前高瓴布局的上海機電有所重合。截至今年一季報,禮仁投資旗下的卓越長青私募基金持有上海機電2686萬股,位列第三大股東。上海機電擁有世界銷量第一的單體電梯生產企業“上海三菱”著名品牌,主營機電一體化產品、設計、生產,公司生產的精密減速器是高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下游行業的關鍵零部件。
這正是高瓴近兩年逐漸增加投資占比的賽道。
高瓴布局新方向:硬科技
高瓴資本一直以來以長期價值投資著稱,旗下的在管的資產已經超過了650億美金,投資具有重倉持有、注重大消費、精選白馬股的特點。這兩年以來,高瓴開始增加硬科技和碳中和方向的下注。
6月15日,高瓴資本董事總經理辛音在一場線上交流中表示,高瓴將新發一類專門針對偏硬科技產業領域投資的基金,“我們覺得在整個偏硬科技產業領域,無論在需求端,還是供給端,過去的12~18個月,以及未來的3~5年,都是一個歷史性的,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結構性窗口期。”
科技產業基金將聚焦三個方面:
第一個,聚焦技術端的新趨勢;
第二個,要求投至少現在已經是國內最優質的研發隊伍,并且未來還具備成為全球最一流的研發的隊伍;
第三個,聚焦實打實的研發高技術的壁壘,我們希望技術在全球領域都能是領先的,并且技術本身的競爭壁壘和護城河要足夠的高,稀缺性要足夠的強。
辛音還介紹了高瓴在科技領域挑選項目的一些標準,“如果技術看上去很強,但是并沒有特別的商業應用場景,或者用戶并沒有表示出明確的付費意愿的話,這類的投資我們會非常謹慎。只有商業化非常明確,客戶愿意付費并且持續付費,還有越來越多客戶跟進,我們才會進行投資布局。”
高瓴500億布局碳中和及產業鏈
今年年初以來,高瓴成立了首支“綠色基金”、發布了業內首份“碳中和倡議書”,并聯合發布了行業首份碳中和報告。據統計,高瓴在碳中和領域的投資規模已經達到了500億人民幣。
今年初,高瓴投資了一家致力于提供智慧種植服務和農業管理一體化綜合平臺——愛科農。它的核心產品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種植模型為農戶提供精確到天的耕作建議,并利用軟硬件進行種植數字化管理,同時延展至供應鏈環節,為農戶提供農資農險等服務。同樣是在農業領域,高瓴還投資了專注提供“無人化”解決方案的極飛科技,通過對農業生產各環節數字化作業、精細管理、和行業集中度的加強,有力地實現了碳減排。
在綠色材料領域,高瓴投資的藍晶生物科技是一家基于合成生物技術從事分子和材料創新的初創公司,是全球第三、中國第一家顯著降低 PHA 成本達到可規模化銷售的公司。
此外,高瓴還投資了國內太陽能多晶硅龍頭企業隆基股份、太陽能電站營運商信義能源,以及上游硅料企業通威股份。在新能源上游產業,包括電池、新材料、芯片等行業帶來的結構性機遇面前,高瓴投資了如寧德時代、恩捷股份、地平線、天科合達、翱捷科技等企業。
高瓴上半年收獲16個IPO
近日,時代天使、科濟藥業、Lyell Immunopharma, Century Therapeutics、滿幫集團及納微科技陸續上市,高瓴一周內就有6家被投企業完成IPO,且6家均為科技創新驅動型公司。如納微科技是世界上少數幾家可以同時規模化制備無機和有機高性能納米微球材料的公司;Lyell、科濟藥業和Century Therapeutics均專注于細胞療法。
今年以來,高瓴已收獲的16個IPO。

(高瓴上半年被投企業IPO名單)
分析高瓴今年以來的16家上市被投企業可見,10家為生物醫藥/醫療企業,6家為技術驅動型公司,不難看出,無論是深耕已久的醫療賽道,還是持續重倉的科技投資,高瓴在2021年都迎來了豐厚的回報。而其中大部分項目高瓴都進行了多輪投資,為公司的長期支持者。除11年陪伴的京東外,怪獸充電是高瓴從天使輪持續投到IPO; 滿幫與高瓴也一起走過了6年的時間。